蒙古饮食
    
	蒙古族饮食 
	蒙古族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草原游牧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,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 
	化的一部分。蒙古族生活的特殊自然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衣食来源。传统的蒙古族饮食主要 
	有四类,即红、白、面和茶。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的佳肴,同时,也体现了蒙古族 
	人的热情和豪放。 
	
 
	红食 
	指的是肉食,蒙语称“乌兰伊得干”。肉类食品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 
	分,以牛羊肉为主。牛羊肉的吃法很多,主要有整羊背子、手扒羊肉、烤全羊、羊肉串、涮羊肉 
	等等。肉食作为蒙古人的主要食物区别于其它地区和民族饮食的原因是:其一,和他们的生产方 
	式有关,过去他们从事单一的畜牧业生产,仅有牛羊而少有其他可供食用的材料;另一方面,北 
	方草原气候条件恶劣,尤其是冬天,只有肉类食物才有可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能量。 
	 
 
	 
 
	白食 
	是指奶食品,蒙语为“查千伊德”。主要类型有鲜奶、酸奶、奶酒、奶皮子、奶酪、奶酥、奶 
	油、奶酪丹(奶豆腐)等。白食制作简单、美味可口,营养丰富,而且蒙古人以白为尊,视乳为高 
	贵吉祥之物。 
	 
 
	茶食 
	以奶茶为代表,亦称蒙古茶,蒙古语称“苏台茄”,蒙古人最喜好的、不可缺少的饮料,煮奶茶 
	是在已经熬成的红茶里,放入适量的鲜奶,使茶色由红变为乳白色即可。奶茶有浓郁的奶香味, 
	可口绵甜,增加食欲。俗话说,“牧区宁可一日无餐,不可一日无茶”。若有客人到家中,主人 
	首先斟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,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。 
	 
 
	 
 
	奶茶 
	过去草原上缺乏水果蔬菜,而砖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,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,另外 
	还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糖类物质等。对主食牛、羊肉和奶酪,饮食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草原牧民 
	而言,长期饮用砖茶,是他们人体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,有生命之茶之说。奶源 
	丰富的草原,自然就把牛奶与砖茶结合在了一起,就有了现在的奶茶。 “蒙古民族视砖茶为饮食 
	之上品,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。若要有客人至家中,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, 
	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。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,视此事为草原上最不礼之行为,并且将这事迅 
	速传遍每家每户,从此不斟茶之户的名声衰落,各路客人绕道而行,不屑一顾。蒙古族同胞的饮 
	茶,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,牧区几乎都用铁锅(铜壶〕熬煮,放入少量食盐,称为咸 
	茶,这是日常的饮法。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,则多饮奶茶。奶茶烹煮方法是,先将砖茶切 
	开捣碎,用水煮沸数分钟,除去茶渣,放进大锅,掺入牛奶,加水煮沸,然后放进铜壶,再加适 
	量的食盐,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。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(糜米炒制之后, 
	称作炒米。跟小米很像,但不是小米)。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。晨午两次当饭,晚上 
	一次才算是饮茶。 
	